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办学历史悠长,其前身为1972年艺术科文艺班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岳阳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音乐专业,为湖南省内最早开设音乐教育院系之一。2000年,学院随学校升格为岳阳师范学院之后,全面转制开始本科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2003年新增本科舞蹈学专业,音乐舞蹈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
2014年,学院获批艺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学位[2014]14号),次年开启艺硕音乐领域研究生教育。2023年9月,依据新版学科目录,授权点更名为“音乐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招收培养声乐表演、钢琴表演、音乐教育三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院音乐学、舞蹈学、音乐教育(专业代码130212T,教高函〔2021〕1号)三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62名,其中音乐学与音乐教育专业51名,舞蹈学专业11名。音乐学与音乐教育专业有教授6名(占11.76%),副教授11名(占21.57%);博士学位教师15名(占29.41%),在读博士3名;音乐专业学位硕导19名(第一硕导,占37.25%),省级教学能手2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3名,近五年4人获省级教学比武奖。此外,还有俄籍教师4名,“南湖学者”(和声学专家、二级教授)1名。舞蹈学专业有副教授3名(占27.3%),讲师8名;在读博士2名;另长聘国家一级编导1名。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27名(占43.55%)。学院已立项建设音乐舞蹈表演、湘楚音乐舞蹈教育、湘北区域音乐舞蹈文化科研创新等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学院与业界专家、行业、协会等长期合作,已形成由专岗教师、长年驻校外籍教师、高校兼职名师、业界外聘专家等组成的开放型、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
学院组织结构完善,下设声乐、器乐、钢琴、音乐理论、音乐教育、公共音乐以及舞蹈等七个专业教研室。为丰富学生的艺术实践经验,学院组建了管乐团、筝乐团、濯缨琴社、舞蹈团、湖逦合唱团、红歌合唱团等多个学生艺术实践团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院与多所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实习实训。截至2025年上学期,学院在籍在校本硕学生总数为864人。
践行实践育人,以赛促学成效显著。2021-2024年,师生获省级与省级以上专业竞赛(政府组织类)奖项90项,54人次教师获评为省级优秀指导教师。其中,省级“三独”(独唱独奏独舞)比赛共获奖励70项,21项为省级一等奖。教师获2项大学生艺术展演国家级二等奖、获第二届“Sesto Bruscantini国际声乐比赛”艺术歌曲教师演员组三等奖、第5届国际创意艺术研讨会金奖等。年度校内外音乐会、舞蹈表演专场等逾50场次,师生表演技能优良。音乐会类型有博士音乐会、硕士学位音乐会、研究生月末音乐会、教师音乐会、学生获奖节目音乐会、班级音乐会、优秀学生音乐会、本科生毕业音乐会、歌剧实践音乐会、讲座音乐会、实践课程考核音乐会、音乐表演实习汇报音乐会、舞蹈学专业毕业汇演等多类型音乐会、舞蹈展演活动。俄籍老师举办“音乐里的中国--小提琴独奏音乐会”,献礼建党100周年。师生近年参加有岳阳市“‘先忧后乐、爱我中华’——纪念《岳阳楼记》诞生975周年活动”、岳阳市“四海揽才”人才工程宣传歌曲发布会、浯口镇“瓜甜理夏”田趣会——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汇报演出晚会、岳阳市新年音乐会、岳阳市“四海相岳520”青年人才大型交友联谊活动文艺汇演、湖南省首届大学生毕业季合唱展演专场音乐会、2024年“5·19”中国旅游日湖南宣传活动暨张谷英古建筑文化旅游推广活动等。学院协办2023年岳阳市社会科学普及主题活动周音乐展演、2024年“雅韵三湘”“湖湘新韵”湖南原创民乐作品讲析音乐会,承办2022年“首届湖南·岳阳洞庭渔火季”闭幕式歌舞表演晚会、2023年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岳阳市选拔赛、2024年“廉洁润初心、铸魂担使命”主题文艺晚会、湖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音乐会,主办“湘风虢韵——湖逦之声学术交流音乐会”、“星耀南湖”曲艺进校园暨南湖笑工厂曲艺社13周年专场演出等。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成人成才。2017级音乐学专业董文浩同学(学硕,2024年考取为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2018级黄晋之同学、2019级杜太钰同学(学硕)、2020级曹泽一同学考取为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2019级音乐学专业(二胡表演专业方向)李明儒同学考取为沈阳音乐学院研究生。2018级音乐学专业(声乐表演方向)郑雨琳同学,于2020年获湖南省第八届本科院校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独唱·独奏·独舞比赛本科组美声唱法一等奖(湖南省教育厅);2021年荣获由俄罗斯联邦总统资助基金会支持的第19届(首届线上远程)“奥尔加•索斯诺夫斯卡娅国际青年歌唱大奖赛”第二名,同时获得“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特别奖”(她是进入该赛事决赛的唯一中国选手);2022年考取为意大利帕尔马音乐学院声乐表演硕士。2019级音乐学专业曾禹同学,2023年获湖南省第十届本科院校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独唱·独奏·独舞比赛本科组美声唱法一等奖(湖南省教育厅);2023年5月获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湖南选拔赛美声组铜奖。2018级音乐学专业(萨克斯表演方向)张大伟同学,2021年获湖南省第九届本科院校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独唱·独奏·独舞比赛本科组西洋器乐二等奖(湖南省教育厅),2022年录取为玛希隆大学音乐表演与教学法硕士生;2020级董子钰同学录取为英国利兹大学研究生;2020级音乐学专业(萨克斯表演方向)易鹏飞同学获湖南省第十届本科院校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独唱·独奏·独舞比赛本科组西洋器乐一等奖、第十一届西洋器乐一等奖(湖南省教育厅),2024年录取为玛希隆大学研究生;2021级本科生考研录取率达到8.29%等。
赋能文艺繁荣发展,表演与艺术创作大力服务社会。学院坚持每年原创舞蹈作品2部以上,且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国内优秀剧团舞团的排练与演出。我院2021级声乐表演研究生,2022年参加了长沙市歌舞剧院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的排练及该歌剧在第四届中国歌剧节、湖南艺术节上的演出;2023年国内巡演8场。2024年1月1日,我院5名学生的舞蹈表演登上央视元旦“启程”跨年晚会。舞蹈学专业师生,2024年2月份参演爱尔兰、英国“龙舞新春”欢乐春节活动,春夏在江苏大剧院,秋冬在南京自得琴社、北京正乙祠戏楼表演等。舞蹈生所参演片段的央视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于2024年12月16日定档后开始播出;24名舞蹈生参演了央视四台2025“四海同春”全球华侨华人春节大联欢五个节目等。
在专业建设领域,学院紧扣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社会、学院与专业三元融合、协同共育、实践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专业办学深入业界一线,紧贴应用实践,优质建立了浙江银润休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长沙市歌舞剧院、巴陵戏传承研究院等多所实习实践校企合作基地。持续优化“技+能双轨并行”的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模式,既重视专业技能,又强化社会实务能力,打造以音乐舞蹈教育、音乐舞蹈编创实践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近五年,学院教师主持教育部产教协同育人项目5项,省级教研课题15项(其中重点4项),视唱练耳、钢琴表演、器乐(二胡方向)、中国民族音乐概论四门课程立项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名教师荣获省级教学比武奖。2023年,学院与岳阳市教科院联合举办“湘•闽携手‘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教学研修’跨学段融合育人活动”。音乐学教研成果,2016年获省级一等奖,2020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舞蹈学专业教研成果,2018年获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音乐学专业,2019年获批“湖南省普通高校一流专业建设点”;音乐专业学位点,2023年获批“湖南省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等。
通过区域非遗音乐舞蹈文化教育与实践,着力提升师生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意识与能力素养。坚持开设“中国传统音乐”系列课程(《中国乐理》《中国传统音乐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等),勇担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重任。省级非遗实践基地,积极传承“渔歌(洞庭渔歌)”国家级非遗项目。作为“非遗家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主力传承湘楚非遗音乐舞蹈项目。师生参加央视《传承的力量》等专题片的拍摄;承接汨罗祭屈祭龙仪式公演设计与表演、中国旅游日湖南宣传活动舞蹈节目创编表演等艺术实践项目。学位点开设《湘楚音乐文化》课程;本科开设《湘北区域音乐》《湖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湘北民俗舞蹈文化》等课程。《区域文化视野下传统音乐基础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教研论文,获2021年国民音乐教育大会论文“高校在职教师与研究者/组”一等奖。
学科建设领域,学院依托国际艺术教育合作交流平台,融合湖湘文化教育资源,携手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基地与创新创业基地、中心,湘北非遗项目洞庭渔歌、平江民歌、楚鼓舞、湘北山歌传承基地等,重点推进音乐舞蹈表演、音乐舞蹈教育及湘楚音乐舞蹈文化的深入研究。近五年来,我院专任教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青年项目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课题1项及省级科研课题52项。教师们在高层级期刊如C刊、SSCI/SCI、EI及人大复印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6篇,发表北大核心论文20篇,出版教材与专著23部。多名教师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与实践类奖项。学院学科核心团队湘楚音乐舞蹈文化创新科研团队,成功建设音乐与舞蹈类专业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湘楚音乐舞蹈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湘北音乐舞蹈文化研究所等多个学科专业平台。“洞庭渔歌传承志愿服务团队”项目,2018年获湖南省第三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初创组)。专任教师所创编的湘楚特色声乐与舞蹈作品,屡获教育部及省级大奖。5名研究生在国民音乐教育大会论文(教案)征集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学院专任教师的著作,作为学校“屈原文化研究丛书”之一,荣获湖南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快板舞”被评为2024年湖南省社科科学普及优秀案例;专任教师的博士学位论文,2024年获评《中国音乐》第五届音乐学硕博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等。
音乐舞蹈表演研究、音乐舞蹈教育研究及湘楚音乐舞蹈文化研究等三支科研团队协同并进,已初步构建起学科多方向融合发展的格局,有力支撑了实践团队在区域音乐舞蹈非遗文化传承、屈子文化创意设计表演等领域的社会服务。学院学科专业平台主要有:音乐专业学位授权点(2014)、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2,音乐学专业)、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专业(2006,音乐学专业)、湖南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2009,音乐学专业)、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基地(2015)、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音乐学专业)、湖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2020,音乐学专业、舞蹈学专业)、“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非遗家国”,2020)、湖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2022,音乐学专业、舞蹈学专业)、湖南省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2023,音乐教育)、湘楚音乐舞蹈传承研究基地(2023)等。音乐与舞蹈学学科科研综合实力逐年提升,社会声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