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18日,我院博士教师熊莎、余媛、刘海波不顾伏天高温,继续在洞庭湖东岸与南岸调查音乐文化遗产。
在东洞庭的岳阳县,熊莎博士、余媛博士带领两名音乐教育研究生调查“岳阳花鼓戏”“云山山歌”“月田渔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岳阳县文化馆馆长与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调查组成员。通过与“岳阳花鼓戏”创作者陈赐明老师、传承人以及四名民间艺人的座谈,调查组了解了“岳阳花鼓戏”的起源、传统剧目、题材分类、曲牌曲调、伴奏乐器、服饰妆造,明晰了传统岳阳花鼓戏与现代岳阳花鼓戏的区别。

通过参观公田镇大塅村的寿星园以及聆听现场的演唱,调查组认识了寿星陈一发,知晓了他与“独奶夫人”的故事,熟悉了飞鸣寺与寿星园的渊源,也感受到了浓厚的非遗传统文化氛围。


在南洞庭湖的益阳市,刘海波博士继续追寻上岸渔民的足迹,实地踏查益阳市博物馆、湖区沿线渡口、码头、村落寻找非遗传承人。在益阳市博物馆,刘海波博士结合史料分析南洞庭湖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洞庭湖不同区域的音乐文化底色。在沿线渡口、码头、村落,他热心地与渔民访谈,了解渔民上岸后的生计转型以及音乐文化的重构过程。


各自完成田野调查之后,教师调查团队将相互交换感悟心得以及研究思路,为下一步的学术产出做好准备。

(责任编辑:童蒙蒙 审稿:蔡奕 审发:刘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