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芙蓉学子|以乐为媒,赋能乡振——音乐学院“笙歌苗岭”团队乡村实践纪实

发布人: 发表时间:2025-07-28 19:15 点击:

当苗岭的风裹挟着芦笙声与长笛旋律交织,当侗族的篝火映照出青春与传统共舞的身影,2025年6月30日至7月5日,我院“芙蓉学子——笙歌苗岭·侗韵振兴”项目团队以一场跨越城乡的文化对话,书写了音乐学院学子参与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这支以文化赋能为核心的实践团队,始终锚定“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产业振兴”双目标。自初抵邵阳上堡村起,便以音乐专业为纽带,构建起“调研-传播-赋能”的实践闭环。团队深知,乡村振兴并非简单的物资输送,而是要激活当地文化基因,让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发展动能。

在文化挖掘与传播方面,团队充分发挥音乐学院的专业优势。成员们身着苗侗服饰,走进寨市古镇的风雨桥、古城墙,在红军第七军指挥所旧址聆听红色故事,用镜头记录榫卯结构里的生态智慧,用脚步丈量砖石上的岁月刻痕。线上直播中,他们化身“文化讲解员”,将苗族建筑的精巧、侗族大歌的空灵娓娓道来,让直播间的观众透过屏幕触摸到乡土文化的温度。篝火晚会上,长笛独奏《梁祝》与苗岭夜色相融,《青玉案·元夕》的唱腔与侗寨星空共鸣。专业艺术与民族风情的碰撞,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

产业赋能方面,团队聚焦“文化+电商”的融合路径。针对上堡村民宿客源单一、土特产销路不畅的问题,成员们手把手教村民操作直播设备,传授短视频拍摄的构图技巧与光线运用,甚至结合音乐元素设计产品推广话术——比如用芦笙旋律作为直播背景音,让苗绣产品介绍融入民歌韵律。电商培训课上,村民们笔记本上记满的不仅是操作步骤,更是对“自家宝贝能卖向全国”的期待。团队还计划将收集的侗族大歌、芦笙乐谱进行整理改编,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开发成文创产品,让无形的文化资产转化为有形的经济收益。

这场实践之旅,对团队成员而言更是一堂深刻的“乡土音乐课”。当侗族小朋友指着乐谱符号问“这像不像山上的竹笋”,当吹芦笙的大叔用古老歌谣与长笛即兴合奏,大家深刻体会到:音乐从来不是课本上的五线谱,而是生长在土地里的生命力。

如今,“笙歌苗岭”的旋律仍在上堡村回荡。我院学子用专业所长架起城乡沟通的桥梁,证明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既需要产业振兴的浓墨重彩,更少不了文化传承的细腻笔触。未来,团队将继续带着这份来自苗岭的灵感,让音乐成为乡村振兴的“隐形纽带”,让更多人听见传统与青春共鸣的动人乐章。

(责任编辑:黄璇 审稿:蔡奕 审发:喻俊)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学院路

湖南理工学院东院4号教学楼(音乐楼)

邮编:414006
E-mail:music@hnist.edu.cn


招生联系人:赖静  电话:0730-8648860(行政办公室)、0730-8646327(学生办公室)

ICP备案号:Copyright ©2017  湘ICP备060011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