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下午,芙蓉学子乡村振兴“笙歌苗岭”项目团队走进当地表演队队长易姐家中,探寻上堡古国侗苗岭民族文化传承脉络,为乡村文化振兴积累素材。


交流从日常展开。易姐分享了务农、操持家务的生活,以及当地一季一收、质量上佳的稻米种植模式,展现出民族生活底色。谈及文化传播,她透露直播意向,为侗族文化借新媒体出圈提供可能。

习俗分享中,易姐用方言演唱侗族大歌与敬酒歌。侗族大歌作为无指挥、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非遗,以独特韵律传递民族情感;敬酒歌满含待客热忱,方言演绎原汁原味,县里传承人还在创作新曲,让传统艺术焕新。聊到芦笙,她介绍家中芦笙购自县城统一制作,团队记录了其制作、使用情况并留存音频——芦笙在婚丧嫁娶、节庆中地位关键,每段旋律都诉说着民族历史。关于舞蹈,易姐提到:竹竿舞最初用于驱赶野兽,后演变为娱乐形式;祭祀傩舞则为了解多元舞蹈文化添了线索。交流中还明晰,当地多民族融合,易姐虽嫁入却非少数民族,尽显文化包容性。

此次访谈,团队从日常生产到文化习俗,从传承坚守到创新探索,全方位挖掘苗岭民族文化价值。这些珍贵素材为后续“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筑牢根基。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让侗族大歌、芦笙、特色舞蹈等文化瑰宝成为苗岭乡村振兴的鲜亮名片,助力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续写苗岭文化振兴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黄璇 审稿:蔡奕 审发:喻俊)